當前,圍繞全省特色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要求,臨西縣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龍頭企業為依托,以中小企業為主體,聚焦主導產業,突出優勢特色,匯聚資源要素,完善治理服務,著力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的堵點卡點,努力走上創新驅動、內涵提升的質變之路。
“臨西軸承特色產業集群是我們依托50余年產業積淀形成的立縣產業集群,全縣上下正在加快落實省委、省政府和邢臺市委、市政府對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工作的安排部署,聚焦聚力打造‘軸之城’,實現質變?!毙吓_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臨西縣委書記孟憲鵬表示,作為全國知名的軸承產業集聚區,臨西縣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動力,解放思想、奮發進取,持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將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有機結合,探索出一條集約化、品牌化、國際化產業升級發展路徑,撬動臨西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實現質變,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讓傳統產業煥發新的生機活力。
2024年,臨西軸承特色產業集群營收271.58億元,同比增長14.96%;截至目前,臨西縣已擁有軸承生產銷售及配套企業3000余家,其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6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從業人員9.3萬人,各類生產設備10萬余臺(套),年生產能力12億套,產品涵蓋6000多個型號,遠銷東南亞、非洲、歐美等90多個國家和地區。先后獲評“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河北省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對象”等榮譽,被評為“投資潛力百強縣”,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
集約化發展,構建全鏈條產業生態
臨西縣全力打造中國·臨西“國際軸之城”,推動產業集群從分散邁向集約,整合各類有效資源共享共用,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的資源配置有效率和綜合競爭力。從產業規劃布局上,全縣制定了《關于加快構建軸承產業全系統全力打造現代化軸承特色產業體系的實施意見》《臨西縣整治影響軸承產業全鏈條發展突出問題工作方案》《關于加快推進使用“臨西軸承”集體商標的實施方案(試行)》等文件,強化對產業的規劃引領,推動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增效提能。
為了賦能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臨西縣成立了產業集群專業化服務平臺——臨軸集團,對軸承集群產業鏈中的原材料采購、物流倉儲、產品研發檢測、市場推廣等共性關鍵環節提供專業化管理、市場化運作、高效化服務,通過整合各類有效資源,發展“共享智造”,使更多上下游企業開展分工協作,形成了更加緊密的產業生態?!凹瘓F注冊成立兩年來,帶動集群供應鏈高效協同、技術鏈聯合創新、生態鏈組合重構,形成了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互動的良好格局?!迸R軸集團負責人司振雷介紹。
在中國·臨西“國際軸之城”,從無人機視角俯瞰,1平方公里的“軸之城”核心區,一棟棟外觀簡潔而現代的高標準化廠房拔地而起,一輛輛貨車來回穿梭,園區內道路四通八達,井然有序。園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玉河介紹,核心區配套設施齊全,上下游企業緊密協作,從原材料到成品的流轉幾乎不出園區,形成了“集群造、集群用”的高效循環。軸之城整體規劃布局采用“一心+五區”的空間結構,以國家級軸承研發檢測服務中心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為核心,結合產業結構及現有產業布局情況,劃分了軸承產業改造提質區、軸承知名品牌產業帶動區、軸承智能制造引領區、軸承裝備制造產業集聚區、倉儲物流區。目前,一期入駐企業已全部投產,二期即將投用,三期正在建設,一幅全球軸承產業“高精尖”發展版圖正在這里加速鋪展。
在生產制造環節,軸承鍛造熱處理“共享工廠”項目有序推進,用以破解軸承產業分散化生產的痛點,降低企業成本。臨軸集團發揮優勢作用,專門成立設備租賃公司,可使企業共享生產設備,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合理匹配。
在創新研發方面,健全創新發展機制,建好用好科技特派團,建設“共享實驗室”,發揮科技引導作用,與洛陽軸承研究所共同組建國家級軸承研發檢測機構,并與清華大學等20余所專業院校、企業共建技術聯盟,將軸承產業創新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建在高校內,與河北科技工程職業技術大學合作培養全日制教學軸承專業人才,賦能企業以高質量科技、人才供給,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在集采物流鏈上,臨軸集團與河鋼集團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合資組建了臨西鐵鐵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依托河鋼集團成熟供應鏈,打造專業化線上平臺,創建軸承國際集采中心,拓寬了臨西軸承的購銷渠道,同時,該平臺也幫助臨西企業“團購”到河鋼高端軸承鋼原材料,實現延鏈補鏈強鏈,讓企業得實惠。
品牌化戰略,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
品牌是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臨西縣大力實施“臨西軸承”區域公用品牌培育戰略,推動產品從貼牌代工向自主創牌轉變。2023年11月,“臨西軸承”集體商標注冊成功,由臨軸集團負責運營,自此,以鑫泰軸承等本地領軍企業為標桿,帶動中小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龍頭引領中小企業協同”發展的格局開始形成,使得“臨西軸承”商標產品打入高端市場。
在以前,許多中小企業認為,品牌建設需長期系統性投入,且面臨市場風險高、成效不確定性等挑戰,相比之下,貼牌代工資金壓力小、收益穩定,成為更務實的選擇。為了扭轉人們對臨西軸承低端落后的刻板印象,幫助企業無需單獨投入即可享受集體商標帶來的品牌效益,“臨西軸承”集體商標應運而生。
臨西縣持續強化品牌培育,多渠道宣傳推廣,規范質量統一標準,嚴把集體商標的“入口關”“監管關”,建立了“臨西軸承”區域公用品牌授權使用企業目錄、認證制度和品牌使用管理辦法,出臺了《關于加快推進使用“臨西軸承”集體商標的實施方案(實行)》,建立集體商標“一物一碼”溯源體系、獎勵及退出機制,完善了優勝劣汰的集體商標使用企業動態管理機制。
為了使“臨西軸承”商標產品更加精準、耐用、可靠,臨西縣用三把“護劍”保護產品質量:第一把“護劍”,設立企業首席質量官,推動企業質量文化建設,全縣已有289家企業設立了首席質量官,其中不乏來自德國、韓國的外籍質量專家;第二把“護劍”,積極爭取河北省滾動軸承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地臨西,對企業質量標準、生產工藝、生產設備、產品檢驗等加強規范;第三把“護劍”,制定了高于國家標準的推廣使用標準,促進產業集群質量控制體系愈加完善、強大,確?!芭R西軸承”商標產品更具穩定性能和良好口碑。
“使用‘臨西軸承’集體商標后,我們都更加重視產品質量的提升,臨軸集團幫助我們開拓了更廣闊的市場?!笔着褂谩芭R西軸承”集體商標企業之一的源耀軸承有限公司經理曹明凱說,身邊同行朋友最近都在申請使用集體商標,想盡快搭上這班轉型升級的“快車”。
司振雷介紹,“臨西軸承”集體商標運營以來,標有“臨西軸承”的產品銷往浙江、石家莊、唐山等地,近400家軸承生產企業受益。
國際化布局,勇闖產業出海新賽道
國際化是產業集群邁向世界一流的必經之路。臨西縣依托塞爾維亞Z&S軸承公司項目,積極融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軸承產業國際交流合作平臺。
塞爾維亞Z&S軸承公司在臨西縣投資設立的精密模塊軸承智能制造項目,從去年4月15日項目簽約到今年4月8日一期投產運行,該項目發展勢頭強勁,隨著塞爾維亞高品質軸承制造項目一期投產,大批訂單紛紛趕來,訂單已經排滿全年,其中海外訂單超九成。
項目投產,發展再按“加速鍵”。臨西縣以Z&S軸承公司項目落地為契機,深化與其合作,加快建設中塞“兩國雙園”,依托中塞友好(河北)工業園、中電建新能源產業園等現有基礎,建立國內軸承產品出口歐洲的紐帶。同時,與河鋼集團、中國銀行河北省分行、河北陸港集團合作,在兩國同步建設商貿物流加工基地,為臨西軸承產品直接銷往歐洲市場提供渠道。雙方共同建設“中塞(國際)軸承產業共享實驗室”,深化技術交流合作,臨西縣招商服務中心主任畢書東自豪且開心地說:“千辛萬苦引來的塞方企業,為臨西軸承注入了‘國際智慧’,再苦再累都值得?!?/p>
在這一國際交流合作平臺之上,以鑫泰軸承、海藍軸承、億泰克軸承為代表的8個本地軸承企業成為世界前八軸承企業供應商,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通過引入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推動本地越來越多企業與國際標準接軌,臨西軸承競爭力不斷提升。
孟憲鵬介紹,引進塞爾維亞Z&S軸承公司精密模塊軸承智能制造項目是臨西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實現提檔升級的重要舉措之一,帶動臨西軸承特色產業集群內核更加強大,實現“質的提升”。
產城一體,融合發展,栽好“梧桐樹”,筑好“鳳凰巢”。臨西縣堅持“軸承產業立縣”不動搖,在推動產業集群高質量發展的同時,以大運河文化為底色,興縣富民、產城一體。幾年來,持續引入和培育優質教育、醫療資源,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基礎設施配套,深耕文化內涵,打造舒適宜居的人文空間……群眾生活更具品位,外來人口更加青睞。
站在“十四五”規劃收官與“十五五”謀篇的交匯點,臨西縣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為驅動,以實干為根基,奮力推進中國·臨西“國際軸之城”和中塞“兩國雙園”建設,探索特色產業集群質變之路,認真答好“特色產業集群如何提升”這張試卷。
?。▉碓矗汉颖比請螅?/p>